通讯员 徐文慧 扬州发布记者 楚楚 文/图/视频
赵梓伊是南京邮电大学扬州通达学院大一学生。这个18岁的河北石家庄女孩,因为家乡疫情形势严峻,成为该校唯一留校的大学生。通达学院特意让她搬进教师公寓,与同样留守学校的河北籍教师任建蕊结对。在接下来的假期中,她们将共同迎接这个特别的农历新年。
师生搭伙留校,这个寒假不孤单
寒假开启后,赵梓伊搬进了教师公寓,开启了和学校党委办公室的任建蕊搭伙作伴日子。“放寒假前,家乡就已封城了,那会和父母通了电话,他们也都希望我能留在学校,少流动,尽量不要给防疫工作添乱。”赵梓伊说,决定留校那会,她以为就是自己一个人,有点不安,没想到学校安排了生活老师,还是老乡。“学校给我单独安排了一间公寓,紧靠着任老师的住处,水电全免,我们两人搭伙吃饭。”
那时,任建蕊也乐开了花。“没想到学校给我找了伴。”在通达学院工作10多年,这不是任建蕊第一次在异乡过年,但她原本以为是最孤单的一次,“基本上外地老师都回去了,也有扬州、南京的同事邀请我去他们家里过年,但是考虑到疫情,我还是留下了。”
学校、同事一早为她们准备了锅碗瓢盆,隔三差五还有热心同事送来食材。“我们搭伙半个多月了,就去过两次菜场,这些香肠、包子、蔬菜、水果,都是他们送来的。”任建蕊说。
18岁女生变大厨,带来家乡味道
临近中午,赵梓伊围起围裙,走进厨房忙活起来。“别看她是个18岁的小姑娘,自理能力很强,我俩的午餐、晚餐都是她下厨,时不时还会做一些河北地方特色面食,带着我回味地道的家乡味道。”任建蕊说。
为了让赵梓伊寒假生活更丰富一些,学校给她安排了勤工俭学的工作:给任建蕊打下手。
她俩上午8点前起床,9点到办公室整理材料,11:30回公寓做饭,下午忙完工作,还有运动时间,学校特意留了羽毛球场馆的门。在学校的照顾下,赵梓伊的“留守”生活十分充实,她已经立下了两个小目标,“开学就要考C语言二级,接着考英语四级,所以晚上在宿舍看书复习。”
今天上午,网购的新春挂件到货了,两人打开包裹,开心地贴起“福”字、挂起红灯笼,小小的公寓顿时有了浓浓的年味。
编辑 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