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发布记者 林倩雯 王璐 王鑫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不仅孕育了历经沧桑、自强不息的族群,更滋养了久盛不衰,兼容并蓄的中华文明。黄河的兴衰与未来如何?今天下午,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做客扬州讲坛,开讲《黄河与中华文明》。小布整理现场录音以飨读者。
不是每条大河都能诞生文明
黄河起源于115万年前的早更新世晚期,形成于10万~1万年前的晚更新世,干流全长5687千米,中国第二,世界第五。水面落差4480米,流域面积81.31万千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在山东入海。
世界上有很多伟大的河流,催生了人类丰富的文明。比如黄河、长江造就了中华文明,两河造就了巴比伦文明,尼罗河造就了埃及文明,恒河、印度河造就了印度文明等。
并非每条大河都能诞生文明,比如亚马逊河、密西西比河。至今在亚马孙河河域,还有很多人类很难进入的区域,这是属于热带,人类文明很难落地生根。
此外,还有伟大的文明并不依靠于河流,比如希腊文明、罗马文明,他们文明的兴起主要依靠于海洋。
那么,什么样的河流才能影响人类文明?这有几个因素,比如水量、利用水的便利程度,还有流域的气候,一般来说,处于温带气候的河流便于影响文明,还有流域的地形、地貌,是否具有土地等初级资源,当然还有河口的位置,乃至于与其他河流、其他文明的距离等,中国的唐宋时期和罗马文明处于同一个时期,但是两者之间的往来很少。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都说中华文明5000年,那么这个年份的依据从何而来?以前中国人建筑都是以土木为主,很快就被历史风尘湮没了,不像西方文明,很多都是石料,反而容易得到保存。而在黄河流域的遗存,就能见证中华文明的起源。
中国有文字(甲骨文)记载的历史有3800年。但是发现在5800年前后,黄河(山西襄汾陶寺、陕西神木石峁)、长江中下游(浙江余杭良渚)、西辽河(辽宁牛河梁)出现文明起源迹象,5300年以来各地陆续进入文明阶段。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河南偃师二里头),并向四方辐射文化影响力,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
中华文明广泛吸收了外来文明的技术。源自西亚、中亚等地区的小麦栽培技术、黄牛和绵羊等家畜的饲养技术以及青铜冶炼技术逐步融入中华文明之中,并被改造生发出崭新的面貌。其中,小麦的引进很重要,在肉食匮乏的情况下,小麦提供的植物蛋白,能够为人体提供很大的益处。而且小麦对于种植要求并不高,适合在中国大地上广泛种植。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魂与根
黄河流域诞生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魂,《周易》与哲学、《周礼》与礼乐文明、孔子作《春秋》与传统史学、孔孟颜曾与儒家、道家、法家、诸子百家,还有佛教的中国化、价值观念及其法制化这些重要的精神内核,都是在黄河流域诞生的。
黄河中下游在中国的历史地位很高。“中国”的来历,就是在青铜器上,看到“宅兹中国”的字样,铭文记载了周成王继承周武王的遗志,迁都被称为“成周”的洛邑,也就是今河南洛阳这一重要史实。中国人认为都城的设立,就是在天下之中。
黄河文明的兴衰
黄河文明有过辉煌,也有过衰落,这和气候和环境的变迁、长江文明的兴起、黄河决溢改道的影响、战争动乱的破坏、人口外迁、近代沿海沿江的发展都有关系。黄河文明的未来是可期的,70年来黄河安流、中游水土保持和小流域治理成功、全流域综合开发和环境保护、新技术、新产业、新资源的发展,以及历史人文资源的价值,都会让黄河在中华文明的全面复兴中繁荣。
黄河长达5687公里,从源头到出海口,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如雪峰冰川、高原峻岭、悬崖峭壁、隘口洞穴、湖泊陂塘、沼泽湿地、峡谷深沟、瀑布激流、石林土林、戈壁荒漠、森林草原、平原沃野,栖息有各种飞禽走兽,生长着各类奇花异草,构成色彩斑斓、赏心悦目、俊秀雄奇、千姿百态、惊心动魄、磅礴浩荡的景观,不仅是丰富的旅游资源,而且是深厚的精神源泉。诗人抒发出激情,画家描绘着美景,哲学家在沉思中期待顿悟,艺术家在探索中寻找灵感,政治家在谋划大局,军事家在观察险要。芸芸众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英雄豪杰叱咤风云,惊天动地。一些特殊的景观或环境,会唤醒人性中的真、善、美,升华为对自然、对人类、对民族、对国家的感情、信念、信仰。经过杰出人物的阐发和推广,形成价值观念、传统文化或坚定的信念。它们本身,也因凝聚了历史、经历了沧桑,而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精神象征、时代烙印、历史记忆。黄河就是一首颂歌,一篇史诗,一部历史,一个时代。黄河,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